close
一般人提及英國人,因為國中英語課本的關係,大多人會想到「English」,其實是錯誤的概念,事實上,「英國」這個譯名本身就已經是錯誤的譯名,也不曉得是哪位天才先寫出來,之後積非成是,大家就英國長英國短的叫到現在。

英國的國名為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,較貼切的譯法是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」,因為它是由England、Scotland、Wales、Northern Ireland等幾個王國所組成的國家,早期這幾個王國非但不是一個國家,相反的還彼此爭戰,殺來殺去爭個你死我活(就如同中國早期戰國時代一般)。所以如果叫英國人「English」是錯誤的講法,因為English指的僅是英格蘭人。真正的說法應稱呼他們「British」,而稱呼「英國」可以用Britain,也就是中文俗稱的「不列顛」或直接簡稱UK,英國人比較臭屁,他們會自己加上Great,就變成Great Britain「『大』不列顛」。不過為了方便閱讀,我在後續的文章、遊記或心得中,依然會用「英國」來稱呼它,反正語言嘛,積非成是,眾人習慣成自然就好。

Britain在史前時代與歐陸相連,於冰河時期結束後,雪水融化成English Channel,石器時代的移民則在Salisbury留下現今十分著名的Stonehenge,至於為何留下那一塊塊的大石柱,至今依然是個謎。Celt是最早由中歐來到Britain的民族,他們還帶來Gaelic和Breton,這兩種語言分別成為現今Scotland和Wales當地方言。

Roman是第二個來到Britain的民族。他們迅速將其併入the Roman Empire的版圖,並在England北部築起了長城(Hadrian’s Wall),以作為帝國的北部疆界,同時阻絕北方Scotland各民族的侵略。此時,Roman也帶來基督教和各種文明建設。

Roman漸漸勢微而淡出Britain後,Anglo-Saxon、Jute及Viking各民族相繼到來,各民族間也開始相互同化,下一個入侵的民族則是Norman,著名的William the Conqueror,擊敗Anglo-Saxon,正式入主Britain。

接下來的幾個世紀,英國幾乎是連年爭戰,動盪不安。The Hundred Years’ War
(英法百年戰爭)爆發,爾後又因兩大王族間爭權爆發了War of Roses。16世紀,英國教會脫離歐洲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(羅馬教會)後形成英國國教,皇室和教會間也不斷爭鬥,最後在權力回歸皇室後,UK開始向海外擴張,征服許多殖民地。

在英國不斷向外擴張殖民的同時,第一次工業革命也正如火如荼的進展。十七世紀初,英女王Victoria掌權時,英國已是世界第一強權。到了現今,歷兩次世界大戰後,因為殖民地紛紛獨立,Britain群島並無太多可利用的天然資源,因此大英帝國的國力已大不如前,而把世界龍頭的領導地位拱手讓予美國,但在世界史上,它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。

PS:第一次工業革命中,蒸氣機的發明,不但讓西方國家一舉追趕上中國近3千年的科技,更開始拉開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差距,而這個差距不但一直沒有瀰補過來,反而因為清慈禧的不自量力,八國聯軍入侵一舉擊垮所謂的大中國神話,也粉碎了中國人作了3千多年,自以為天朝上國的美夢。到二十世紀初,第二次工業革命,電腦的發明,再一次拉大中西差距,一直到現在,台灣在電資和各項尖端科技的差距至少落後美國50年以上,而中國則更不必說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g 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