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出國後,我天天都在接受的是腦力激盪般的教育模式

我必須搾乾自己每一滴腦汁,用盡我所有的知識去思考
和同學討論,和同學激辯,和同學競爭
在每一次的seminar中獲得一次又一次的淬鍊

我突然心有所感,為什麼國內外的教育差這麼多?
我們從小紮根的教育為何會這樣?
只教導我們知道結果和答案,卻不重視過程與思考

現在的小學生呢?我們有稍微進步了嗎?



我很感激老媽,我的老媽也許不是世界上最聰明的老媽
老媽也沒辦法解答我的各種怪問題,但她卻會幫我找解答

她利用代課老師的身分幫我在學校借書,一本又一本
百科全書、科學小期刊、甚至是世界名著...



Le Comte de Monte-Cristo》、《Lord of The Flies》
《Pride and Prejudice》、《
Les Trois Mousquetaires
《Jane Eyre》、《Sans Famille》、《Moby Dick》
在我那個未上國中的年紀,我已經全數看完了
當然,在那個年紀,即使這些世界名著己編譯且簡易化
但對於一個小學生而言,其實讀不到作者所欲表達的內涵

舉例來說,當時我並不明白,《Lord of The Flies》其實描寫的是人性黑暗,作者藉一群青少年,用最赤裸裸,最野蠻的方式,將人性本惡的一面表露無疑。我當然也不明白《Le Comte de Monte-Cristo》裡描寫的復仇後的空虛。

但是我卻也從中獲得不少知識,例如《Moby Dick》,雖曾於出版時
一度被認為不適合青少年讀者閱讀(這是我後來大學時重讀才知道的),但當時年幼的我卻透過它,了解了許多鯨魚的知識,包括捕鯨業的習俗,與鯨魚有關的文學、藝術及鯨魚異於其它哺乳類動物的生理構造。例如:鯨魚無法止血,鯨魚噴出的水柱其實是灼熱的,以及水手如何屠宰鯨類獲取鯨油、龍涎香。這幾乎可以算是一部捕鯨的百科全書了。

但名著為何會被稱之為名著,必有它偉大的道理在
後來年紀漸長,慢慢地,偶爾會去回想小時候看的某本書
這時再把它找出來看(當然這個時候你就會去翻原著啦)
感覺就不一樣了,因為多了十多年的人生歷練
看法、體會和感觸都絕對和當時年幼的自己不同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其實不知不覺又寫了這一大篇沒頭沒腦的廢話
是因為最近又因課業需要而讀到《The Wealth of Nations》

While human motives are often selfish and greedy, the competition in the free market would tend to benefit society as a whole anyway.

這是作者Adam Smith在其著作中特別強調的
雖然以前老爸就告訴過我,「自私」是經濟學的一切基礎
但是真正讀到原文時,又是另一種震撼

而我也不由得想到《
Lord of The Flies》描寫的
不也正是人性最自私最黑暗的一面嗎?


我這樣被教育起來的方式...到底是好?還是壞?
其實我也不知道...


(09.APR.08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ig Cat 的頭像
    Big Cat

    ~月下の夜想曲~

    Big 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